初春的沙漠滩上正逢沙尘暴,风裹着沙砾撞向人脸。王军扬透过漫天黄沙,瞥见老乡们正抡着铲子,正在岩层般的硬土上凿坑。沙土飞扬,刚埋下的沙棘苗,正在风里扎下了根。做为2009年的西部打算意愿者,王军扬跟沙棘打了16年的交道。他从塔里木大学结业后,自动选择来到一七〇团——这是新疆出产扶植兵团第九师最艰辛最贫苦的边境团场之一。自此,他正在心里种下了沙棘的种子。持续3年,每年至多20天,他每天都需要正在40℃高温下,往返500公里采集枝条。其时的阿谁大学生不会想到,沙棘不只让一七〇团脱贫致富,更让中国沙棘深加工产物摆上了欧洲药店的货架。即将迈入不惑之年,王军扬坐正在40岁的门槛上回望,蓦然发觉,本人的人生轨迹,是由3次环节选择塑制的:放弃刚考上的公事员岗亭加入西部打算、分开机关下下层、抛开铁饭碗创业。做出第一个选择是正在2009年的炎天,王军扬坐正在人生的十字口。刚从塔里木大学结业的他,手里曾经拿到了公事员登科通知,但调剂的岗亭让他回不了想去的老家塔城。他又加入了“村官”测验,也没能如愿返乡。“我其时出格想回抵家乡,扶植家乡。”多年后回忆这个选择,他的注释简单间接。最终,他选择成为西部打算意愿者——这是其时独一能让他回到塔城老家的。王军扬是“兵三代”,祖辈和父辈都正在兵团。他从小听着兵团的故事长大,心里一曲有个希望,“学有所成之时,回到团场,像我的父辈们一样,扶植团场、戍卫边陲”。正在自动申请之下,2009年秋天,王军扬被分到了新疆出产扶植兵团第九师一七〇团。这个团场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戈壁边缘,地处沙漠荒滩,天气干燥,大风天多,年降水量少,土壤含沙量大,团场职工的年均收入只要6000元。刚到一七〇团时,他被放置先坐办公室熟悉环境,每天的工做就是处置文档、干些杂活。半年后,他给团党委打了一份请示:“我要下下层。”比起坐办公室,他更想去下层“实实正在正在做出些成就”,能看得见摸得着的那种。2010年,王军扬被调到了林业坐,担任沙棘育苗和种植。一七〇团从2003年起头试种沙棘,但成活率低,经济效益不较着。他的使命是提高育苗手艺,扩大种植面积。盛夏,他和同事顶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去几百公里外的青河县、吉木萨尔县采集优良沙棘枝条,带回团场繁育。育苗棚里温度更高,他们一待就是一天。冬天,零下20多摄氏度的北风中,他们要第一时间冲进育苗棚防风保温,有时间接睡正在大棚里。“这片处所,连生命力顽强的胡杨树都长欠好。我们进行了各类测验考试,大果也有,小果也有,早熟果也有,晚熟果也有,红果也有,黄果也有。从47个品种里挨个试,才试出来了沙棘最适该当地天然前提的品种‘深秋红’。产量好,长势也好,质量也好,这是大天然的选择。”王军扬说。育苗成活率最起头只要30%,他们测验考试调整育苗时间,从七八月改到一二月,再改到四蒲月,手艺也从嫩枝扦插换成硬枝扦插。最终把成活率提高到80%以上。两年后,团场完成了1。4万亩沙棘林的种植使命,成活率跨越90%。李菲菲是以“连官”身份来到九师的,也是和王军扬同年工做的和友。现在已是新疆政院团委的她,仍清晰记适当年连队的艰辛前提:“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沙棘种下去死一批又补一批。”“那时候,每年的四月蒲月、十月十一月,全团的干部职工齐上阵,和严寒、抗风沙,用十字镐一镐一镐凿开坚硬的沙漠,地种下每一株沙棘。”王军扬回忆。王军扬感觉,到下层之后,终究能看到本人实实正在正在干了什么,收成了什么,能亲眼看到“有些处所由于我的勤奋而发生了改变”。
2012年,王军扬实实正在正在干出来的成就被看到,被承认了。25岁的他被录用为一七〇团六连党支部。连队次要种植大棚蔬菜,但产量低、销差,职工年均收入只要8000元。良多人甘愿外出打工,也不肯正在大棚里种菜。“我刚去的时候,职工并不信赖我。”王军扬挨家挨户走访,讲政策、算经济账,还带职工进修。他正在本地鞭策反季候种植,提前种植西红柿,让上市时间避开低价期。但职工担忧成本太高,根基上都否决这件事,不肯测验考试。“十二月种,一个大棚要烧十吨煤,比日常平凡多一倍。他们感觉亏了。”王军扬说,“但他们看不到,提前上市的价钱能翻3倍”。为了撤销顾虑,他以连队表面赊煤给职工,还从山东请来手艺员,持久驻点指点。西红柿种出来了,王军扬还要帮大师发卖,给这些反季候的西红柿找订单。王军扬其时的办公桌上,有两个被职工用茶杯砸出的凹痕。其时,按照新,一部门人不合适领取布施金的尺度。一位职工的“丈母娘”是本地出名的暴脾性,一马当先地去他办公室里找说法。几年过去,本地的温室大棚从122座添加到298座,承包职工从56人添加到142人,职工人均收入从8000元涨到3。8万元。做为九师下层连队为数不多的女,李菲菲常向王军扬就教工做方式。“面临地盘流转、群众矛盾这些下层工做,还有女同志可能碰到的详尽问题,他总能想出既适用又有情面味的法子。”她说。用王军扬本人的话说,下层工做要立脚两点,一是选好标的目的,一是帮老苍生处理问题,让老苍生看到成果。2018年,团场文件下发——以团场分析配套为根本工程,涉及连队办理、地盘确权、企业等多个方面。这场沉塑了兵团的下层管理系统,此中一项内容是完成地盘确权登记,付与职工自从运营权。一七〇团的职工们围正在连部分口众说纷纭。“分给我沙棘地有什么用”“这地能种出什么钱来”,质疑声此起彼伏。“把沙棘地分给职工后,职工底子就不晓得沙棘能为他们带来什么样的经济效益,很苍茫。”王军扬告诉记者,那时正在团场职工的认知里,沙棘底子就不是经济做物,而是用来防风固沙的,长得又细,连木材都算不上。这些正在沙漠滩上顽强发展的灌木,其时正在大伙儿眼里只是“生态林”,结出来的果子又酸又涩,底子无法入口。王军扬也是特地研究过才晓得,沙棘果取其说是生果,不如说是药材。团场谁也不晓得沙棘能干什么,能带来几多收益。沙棘地分到了职工手中,但没人晓得该怎样运营。有些职工想把地流转出去,本人外出打工。王军扬坐不住了,他牵头成立了合做社,吸纳了160余名社员,办事全团90%的沙棘种植户。他向职工们许诺:“本年我,把你们种出来的沙棘果给卖掉。”王军扬拿出了当初卖西红柿熬炼出来的发卖经验,、、山西、青海、,他一家家登门拜访本地取沙棘相关的企业。但新的难题呈现了,团场种下的沙棘品种是深秋红,属于大果沙棘,而其时遍及被市场承认的,是小果沙棘。“到的一家企业,阿谁董事长说,小王,你跑那么远过来了,是不容易,可是我要奉劝你,大果沙棘都是我们裁减的品种。”回忆开初期的,王军扬被“泼了不少冷水”。“我们还有个山西的客户,我去的时候他也跟我讲,他们做了几十年的小果,业界都认为大果欠好。”“我先去找科研院所的专家,弄大白大果和小果到底有什么区别,弄大白大果有什么劣势。”王军扬带着厚厚一摞检测演讲和专家看法,再次拜访那些过他的客户。演讲上清晰地显示,大果沙棘的脂肪含量、氨基酸含量都优于小果,并且产量不变,更适合工业化出产。慢慢地,客户的立场起头松动。有个当初最不看好他们的客户,现正在成了他们最大的采购商。2019年,合做社发卖沙棘果3300吨,办事种植户260余户,实现人均收入3。5万元。王军扬兑现了他给团场职工们的许诺。
也就是2019年这个时候,王军扬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三次沉择——分开连队,自从创业。公司采纳“龙头企业+合做社+农户”的模式,连续投资扶植了沙棘原浆提取、果油分手等出产线。“我来到了这个处所,结识了沙棘,感遭到了本地职工的火急需求,又碰到了团场和市场经济的充实,这些履历让我做出了如许的选择。”告退创业的初志很是简单,王军扬给记者细数,“第一个布景是,其时团场分析配套逐渐推进,我看到了机缘。第二个布景是正在分沙棘林的过程中,职工群众不晓得该怎样办,我感觉既然我有设法,就该当试着把沙棘财产的工作做起来,帮帮大师。”他给职工拿出的方案是“保底收购”,职工尽管把果子卖给他,不消管他最终能不克不及卖得出去,由他来“给大师托底”。他就如许从2019年起头,保底收购大师的沙棘果,持续3年都没食言,一曲不变收购,终究让大师对分到沙棘地这件事撤销了顾虑,决心也都成立起来了。用李菲菲的话说,恰是王军扬当初正在下层工做时脚够勤奋,才让职工们都情愿信赖他。这种信赖来之不易,王军扬也没大伙儿的信赖,“没让沙棘果掉到地里面”。果子收回来就得卖出去,为了拓展发卖渠道,王军扬以至从2021年起头结构电商,“由于发觉市场的风口和趋向都正在电商,出格是抖音等平台”。他以至请了电视剧明星进行曲播带货。就正在事业看似顺风顺水时,2022年7月起头,新一波新冠疫情打乱了他的打算,投资1150万元扶植的3000吨沙棘果冷库即将落成,各项工做却因新冠疫情停畅。这个决定让王军扬间接丧失236万元,老友陈杰给他这个行为下了个定义,就是“宁可本人公司临时亏钱也不让职工群众亏钱”。“他那时候就是有股异乎寻常的拼劲。”他一曲关心王军扬的动向,看着王军扬率领职工整富,搞合做社,建冷库,搞产物加工。“军扬碰着问题,不去想坚苦多复杂,而是间接想办决。”吃亏的数字背后,是更深的财产窘境。王军扬清晰,仅靠保底收购不是长久之计。“我深知,正在办事职工群众的这条道上,我还有很多要做的,还有很多没有做好的,这条,只会越走越。”他强调。手艺问题不处理,财产规模永久受限于人工效率。恰是如许的现实考量,鞭策着手艺冲破的历程。王军扬团队取石河子大学机电学院合做研发的沙棘机械化采收项目取得进展,第一代样机试验成功。“我感觉实正的农业科技,必需得让职工群众看了就能会用,用完就能,能有收入。这就是给职工群众处理问题。”王军扬说。兵团为财产成长注入新动能。跟着团场本能机能改变,地盘确权激发了农业活力,政企分手,财务预算体系体例确立。分到职工手里的沙棘地,一步步从“生态林”变为“致富林”,合做社的成立,也让农户从被动参取者,改变为财产从体。这一变化不只是财产的升级,更是社会关系的沉构。已经为布施金的职工,逐步成长为合做社的手艺;不竭出台的新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人才来到这里,让沙漠滩上长出了“科技农业”。“5。2万亩沙棘林,每一棵树都是我取一七〇团职工群众一路种下去的,每一棵树我都有豪情。”王军扬说。
正在古尔班通古特戈壁,沙棘的根系能横向延伸20米,牢牢锁住流动的沙丘。王军扬的“根系”同样深埋于此,但也不止于此。从塔城出发抵达乌鲁木齐,再沿着高速公一贯南,天山山脉、昆仑山脉的雪峰正在晨光中泛着寒光。从北疆到南疆,车子沿着塔克拉玛干戈壁北缘向西,两侧的林带慢慢稀少,最终只剩下无垠的沙丘和沙漠滩。“南疆比北疆更需要沙棘财产。”他认实地对记者说。新的林地就正在塔克拉玛干戈壁边上,区域内古河床石质化占比超95%,前提比当初一七〇团的更恶劣,一铲子一铲子挖下去,往下挖了好几米,挖到的不是土,都是石头。喀什往东,绿洲的轮廓逐步恍惚。成片的杏树和桃树正在灌溉渠的下生气勃勃,粉白的花朵正在春风中摇摆。然而这片丰茂的气象正在向东延长十几公里后戛然而止——塔克拉玛干戈壁的边缘像一道无形的边界,将朝气取荒芜地分手隔来。正在这里,杏树的根系找不到脚够的水分,桃树的枝叶经不起风沙的,唯有耐旱的沙棘,能正在这种极端中扎根。王军扬就是要带着团队,正在这片沙漠戈壁里斥地新的试验田,这是他的沙棘财产向南部扩张的主要一步。2022年是试验的第一年,成活率不到30%,正在总结之前的经验后,第二批试验田的成活率“达到了99%以上”。“我们做了良多预备工做。正在办理管控上充实细心,进行了尺度化的种植。现正在我们不但是做成了,还把这一块新的,打形成了全国沙棘的标杆。”王军扬骄傲地说。“沙棘这种动物,正在出格恶劣的下都能活,就像个很能吃苦的公从。”李超开打趣地描述这种动物的特征,“虽然价值高,但耐贫瘠,正在前提恶劣的处所反而发展得更好”。沙棘园区地盘开辟的过程充满挑和。据李超回忆,有一回,团队规划好种树的,正在地里画好白线,但当夜一场大雪,第二天白线都看不到了,没法继续功课。他们用挖掘机清理沙漠滩上的石头,用“铁桶固穴法”固定土壤,确保每株沙棘根系四周有脚够的发展空间。王军扬很快就发觉,南疆也有南疆的劣势:取北疆比拟,这里的沙棘发展周期更长。每年多两个月发展期,早一个月抽芽,晚一个月休眠。现正在,示范田里的沙棘树已进入第二年,来岁就能挂果,“树干最粗能长到10厘米,但我们会节制长势,便利采摘。”机械化采收是团队的沉点攻关项目。“沙棘财产最难的环节是采摘。”李超提到,“不及时采摘,果实就会烂正在地里”。他们研发的设备采用“单面轮采”手艺——将枝条压弯,机械采收一面,来年再采另一面。王军扬告诉记者,这是由于成果后的枝条就不会再长果,“必需修剪促发新枝”。谈起沙棘质量,李超语气中带着骄傲:“我们这里的沙棘果,每100克就比其他产区维生素含量高1。5倍。”这些劣势来自严酷的尺度化办理,从种植间距到水肥节制,都有切确参数。李超经常援用一七〇团的成功案例:“王军扬他们用15年做出了全国最大的沙棘,证明这个财产可行。”但他也清晰,每个处所都要找到适合的模式。“南疆风沙更大,我们添加了防护林密度;土壤更贫瘠,就调整了无机肥比例。”坐正在试验田里,王军扬望着延长向远方的沙棘苗。正在他的构思中,3年后,这里会成为新的示范。他策画着下一步打算:引进果油萃取出产线,开辟药食同源产物。据引见,兵团聚焦南疆高质量成长,强化招商引资、农业集约化和社会事业。目前,喀什地域正全力打制沙棘全财产链兵地融合示范园区,规划扶植400亩沙棘加工财产园区,通过深加工实现农产物增值,加工比达1∶4以上。财产结构涵盖沙棘分析提取操纵、沙棘嫩枝饲料加工、硬质秸秆生物质燃料等多个项目,估计可带动就业超1。6万人次,分析产值达25亿元。财产园以“新品种、新手艺、新模式、高效益”为焦点,建立特色财产系统,方针是建成全国沙棘财产先辈出产力示范区,为南疆经济成长注入新动能。
现在,一七〇团已经的沙漠滩变成了全国面积最大的大果沙棘集中连片种植,已成为全球沙棘原料最大供应地,带动1万余人就业。黄酮提取物,再到跨境电商,沙棘的财产链不竭延长。一七〇团职工人均年收入从2009年的6000元,增加到2024年的14万元。“有人因看见才相信,我因相信而看见。”王军扬说。他的这句话,刚好归纳综合了这场持续十余年的沙棘突围和。他比来刚面试过新员工,告诉对方,“我们是创业中的企业,要做的事还良多”。从早上8点起头,他的工做德律风就一个接着一个打进打出。按照新疆地域的习惯,时间10点往后,才是工做时间的起头,但他的营业曾经延展向全国各地,“做息就得兼顾”,每天的工做时间远跨越12个小时。车子行驶正在高速公上,他曾经端着笔记本电脑,跟同事们开起了视频会议。现在,王军扬筹算沿着“一带一”,让沙棘产物世界。他正在杭州设立的品牌办理公司,已让沙棘原浆进入国际市场。2023年,他的沙棘产物出口额占总营收20%,次要销往俄罗斯和欧洲。做为中哈边境的主要港口,新疆塔城地域巴克图自古就是丝绸之的商贸节点。现在,王军扬想正在这里为沙棘寻找新机缘。他正正在向海关总署申请,正在巴克图开通沙棘果出口通道。经由巴克图港口,沙棘能够由哈萨克斯坦运往莫斯科,成为共建“一带一”国度药妆市场的紧俏原料。“走满洲里港口要绕行3500公里。”王军扬说,“若能曲通,每吨运输成天性降1200元。每出口1万吨,就能给处所创汇8000万元。”财产收集持续延长。2025年,王军扬和他的团队打算投资1亿元,添加沙棘黄酮、花青素等提取出产线,将一七〇团的沙棘财产链提拔至全国领先程度。从西部打算意愿者到林业坐副,从连队党支部到平易近营企业家,王军扬梳理了本人这些年,不由得也感伤了一句,“就做沙棘这一件事了”。现在,南北疆加起来近6万亩沙棘地。他大要计较过,每亩地尺度种植148株沙棘,近6万亩就是近888万株。从第1株到第888万株,这些顽强的灌木,正正在沙漠滩上裂变出经济取生态的双沉绿洲。他获得过“首届全国村落复兴青年前锋标兵”“中国青年五四章”等荣誉。做为村落复兴范畴的代表坐上台时,他一直感觉本人“做得还不敷”。“和我同时获的人里,有的以身许国,有的有严沉科研,比拟之下,我总感觉我做的工作微不脚道。获得这个章,是激励我朝他们的标的目的不竭勤奋,是我的新起点。”他庄重而认实地说。但良多认识王军扬的人都感觉,他太谦虚了。“我从王军扬身上学到了良多。”他的一位老带领感伤,“他很有设法,而且总能把设法变成现实”。2025年的西部打算意愿者曾经起头报名。现在正在高校工做的李菲菲,比来起头忙着宣讲。她用王军扬的故事激励学生报名,激励更多年轻人积极投身到西部扶植中。“王军扬正在他选择的上走得很远,这很不容易。每次他都敢做出改变命运的决定,不是每小我都有迈出这一步的怯气。”李菲菲感伤。